主办:中共重庆市璧山区委 重庆市璧山区人民政府 丨 运营维护:重庆市璧山区融媒体中心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210014 丨 渝ICP备2021003554号
地址:重庆市璧山区璧城街道双星大道369号 丨 邮编:402760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3-41434373 丨举报邮箱:cqbsb@163.com
优质特色农产品吸引市民前来观光采摘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调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乡村振兴,产业是支撑。近年来,璧山审时度势,围绕“都市农业”发展定位,把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狠抓“大力发展现代特色效益农业、大力实施农业标准化、大力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大力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5个关键,强产业增优势创品牌,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强产业,增优势,创品牌 ,璧山依托产业发展,走出一条乡村振兴之路。
强产业:构建特色农业产业体系
4月12日,在来凤街道普新村3组,一片数百亩的鱼塘里,养殖着生态甲鱼。
这是当地外出创业成功人士龙小西回乡创办的重庆元口元甲鱼养殖有限公司的养殖基地。
“目前璧山的水产,已经从过去的肥水养鱼,调整为以生态甲鱼、生态鲫鱼等生态养殖为主的新的水产业体系。”区农委主任欧文礼说,这是璧山从传统农业向都市型农业结构转型中的一大转变之一。
在建设重庆的“乡村振兴先行区”中,璧山农业积极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从过去的传统农业,转换成了城市工业和都市农业同步发展的重点区。
目前,全区已构建起“341+X”的农业产业体系,即在提升粮油、生猪、蔬菜3大保供产业的基础上,纵深推进苗木、水果、生态鱼、肉禽4大特色产业链建设,加快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促进茶叶、樱桃、花椒、草皮等多种区域特色产业发展,农业产业结构更加趋于科学、合理。
“经过持续几年的产业重构,目前,区域化、规模化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已经基本形成。”欧文礼说,目前,我区已基本建成璧北10万亩蔬菜、璧西10万亩水果、璧南10万亩苗木“三大基地”。
增优势:大力提升农业科技水平
4月10日,记者在青杠街道梁山村蓉蓉葡萄园里看到,园内葡萄长势喜人。
“璧山有着高温、高湿、寡日照的气候特点,极易引起葡萄病虫害。在往年,我最担心的就是病虫害。”该葡萄园技术员卢邦良正认真查看葡萄长势。
而今年,卢邦良一点也不担心病虫害问题。原来,在去年梁山村开展的一次葡萄种植技术培训中,通过专家讲解,卢邦良学会了一种“飞鸟型”树形修剪技术。
该修剪技术可以稳定结果部位,改善通风透光条件,从而使用药量减少30%,减少病虫害,也便于省力化操作管理和采收。
近年来,璧山加强与西南大学、重庆农科院等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合作,源源不断地为农业企业以及农户提供科技支撑,一大波新技术反哺农村,为璧山现代农业的振兴探索出新的路径。
仅去年,璧山就引进推广新品种162个,新技术36项。推广农业新机具1200台(套),农业综合机械化率达53%。
创品牌:
用质量锻造绿色农产品
“采摘樱桃、葡萄、血橙……每年我都要带着一家人到璧山来很多次。每来一次都要帮朋友带很多农产品回去。”4月12日,从江北南桥寺到璧山八塘采摘完樱桃的市民陈永强,专门绕道至福禄镇,帮亲戚朋友代购沃柑。
三合茶叶、大兴葡萄、广普脐橙、大路黄花……如今,璧山的特色农产品享誉市内外。一年四季,璧山特色农产品始终在人们的“舌尖”上占有“一席之地”,得到市民的认可。
这一切都得益于璧山加快农产品品牌建设,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增绿。
“要打响农产品品牌,就必须守住农产品质量安全这条底线。”欧文礼表示。
从去年开始,璧山实施兽药(抗菌药)综合治理5年行动,开展高毒高残留农药禁止销售试点,推进禁限用农药、兽用抗菌药、“三鱼两药”、生猪及牛屠宰、农资打假等专项整治。
同时,强化农产品检验检测, 继续实施“三品一标”动态认证,提高认证产品检测合格率和复查换证率。
去年,全区新认证无公害农产品11个,农业部完成材料终审等待颁发证书的产品37个;新认证绿色食品9个,农业部完成材料终审等待颁发证书的产品10个;新增市级名牌农产品7个。
做强做大农业产业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由之路,只要我们蹄疾步稳,产业兴旺必将为乡村振兴撑起一片天。
(记者 连宏宇 杨勇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