璧山区融媒体中心-爱璧山客户端 尚海
1月5日,在璧山区明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新投用的生产车间,三条全自动化生产线正“火力全开”,经过注塑成型、喷涂、组装等层层工序,一个个笔记本外壳被打包出库。
“目前,公司订单处于爆满状态,车间每天满负荷生产10个小时,日均出货8万余件一体机外壳板,全力保障订单能够按时交付。”该公司负责人李洪松笑着说道。
而就在一个月前,李洪松还在为积压的订单头疼不已,原有的厂房已无法满足生产需求,而新厂房的用电却因手续、疫情等种种问题迟迟未能办理。眼看着交货日期临近,他无奈之下找到了璧山高新区管委会反映情况,部门随即联合国网璧山供电公司上门协调,开辟“火速办电绿色通道”,特事特办,最大限度进行流程再优化、手续再精简,实施容缺办理,开展连续不间断施工,让新厂房不到一个星期就得以顺利投用。
“群众有所需,电力有所应。”国网璧山供电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为全力助推企业复工复产,我们建立关键事项报告解决“日清”工作机制,对疫情防控重点单位与复工复产企业用电报装、增容申请、停电、电费风险等四类关键事项,当日进行问题研判并制定解决方案,确保问题解决不过夜。
而这仅是璧山区为企业纾困解难,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的一个缩影。2023年,璧山区助力企业开启了“加速跑”模式的同时,项目建设也明显提速,为新一年的招商引资打下良好基础。
在璧山区高铁站前片区和璧山曙光湖线路迁改工程现场,工人们正紧锣密鼓地进行导地线新架设、旧导线切改及拆除、负荷倒换等工作,届时将为当地腾出1624亩土地。据了解,由于国家供电规范要求,高压导线与建筑物之间存在保护区,导致不少地方闲置,城市未来发展受到一定局限。为响应地方政府综合开发高铁站前片区和曙光湖片区迫切需求,国网璧山供电公司组织实施相关区域线路搬迁及下地工作,为城市发展提前做好电网保障。
“该工程涉及2条220千伏高压线路和5条110千伏线路搬迁改造,时间紧、难度大,我们采用多点作业、专业横向协同、全机械化施工等方式,让空地尽快得以腾出,为明年招商引资提供基础。”国网璧山供电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而此次电力线路搬迁工作也正是璧山区曙光湖“智慧之眼”项目发展中的重要一环,明年当地将围绕智能装备、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大健康等产业集群开展招商引资,形成集群化发展格局,打造“科学之家、创新之城”。
璧山高新区管委会负责人表示,我们紧紧围绕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等重点任务,扎实推进全国首批营商环境创新试点,探索跨部门关联事项“一件事”办理,全面推行审批服务“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构建企业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体系。全力支持平台企业、龙头企业与配套产业形成生态圈,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深挖拓展数字经济与服务业、制造业、农业的交叉跨界融合广度与深度,打造场景经济、平台经济氛围。(新华社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