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重庆市璧山区委 重庆市璧山区人民政府 丨 运营维护:重庆市璧山区融媒体中心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210014 丨 渝ICP备2021003554号
地址:重庆市璧山区璧城街道双星大道369号 丨 邮编:402760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3-41434373 丨举报邮箱:cqbsb@163.com
在璧城街道中山南路,坐落着一间不起眼的理发店。走进店内,没有悠扬的音乐,也没有滔滔不绝的理发师,只有洗剪吹的声音在安静的屋子里回响。这家店的主人名叫陈勇,是一位聋哑人。多年来,他用手中的剪刀默默服务着每一位客人,在发剪之间传递着无声的爱与美。
1978年,陈勇出生于河边镇浸口村。幼年时的一场高烧,无情地夺走了他的听力,导致他在还未来得及完全掌握语言能力时,就被卷入了无声的世界,成为听力和言语都存在障碍的孩子。随着年龄增长,他对上学充满渴望,可却没有老师能教他。于是,他的父母担起教育职责,亲自为他讲授写字等基础知识。
“虽然他学得很快,但很多字的意思他并不知道。在他到了12岁的时候,我们先送他去江津的一所聋哑学校学了两三年,后来又转回璧山的聋哑学校。”陈勇的母亲说,“在学校里,他很刻苦,不仅学会了手语、写更多的字,还了解了字的含义,可以和更多的人沟通了。”
就读璧山聋哑校(今璧山区特殊教育学校)期间,陈勇在课余时间常常思考自己的人生道路该如何走下去,而一堂职业技能培训课如同黑暗中的一束微光,照亮了他前行的路。他决定将理发作为自己一生的事业,从此把剪刀视为相伴一生的伙伴。
聋哑人学习理发并不容易,为了克服本领恐慌、精进理发手艺,他开始在学校里为同学们、老师免费理发。从简单的平头剪起,他慢慢积累经验,进而掌握了更复杂的女性发型剪裁。“不要觉得剃平头简单,要剪得符合每个人自己的头型,避免坑坑洼洼才算成功。”陈勇笑着用手语回忆,“在放假的时候我还会去理发店剪头,顺便 ‘偷师’。”
在帮助多位同学设计发型后,陈勇意识到应进一步拓展自己的见识和技能,于是他决定前往重庆主城区打工“取经”。然而,初次出行并不顺利。当他从村里辗转来到璧山24队汽车站准备购票时,却发现钱包被偷了。无助的陈勇在车站里急得眼泪直流,只得打手势向周围乘客询问是否看到他的钱包。关键时刻,一旁的司机注意到了他并友善地向他招了招手,温和地说道:“上来吧,孩子。”
顺利抵达重庆主城区后,陈勇来到一家理发店毛遂自荐。店长看着他乐呵呵地问:“能否知道顾客想要的发型?”陈勇随即在纸上写下“我能看懂”,并用坚定的眼神注视着店长。店长或是被他的坚定所打动,或是对他的专业技艺产生了好奇,最终同意让陈勇为一位女顾客尝试进行盘头设计。
说干就干,陈勇一边在纸上询问顾客的基本要求,一边用心读着唇语,不到二十分钟就做出了令顾客和店长都满意的发型。虽然店长对陈勇的技艺给予了高度肯定,但鉴于沟通能力的限制,未能留下他,而是给了他200元作为鼓励。
陈勇没有因为遭到拒绝而心生沮丧,他从中“听”到了认可,充盈了心泉的力量,进而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自己开店创业。于是,1999年,他在河边镇河开了一家小理发店。在此期间,他娶了同是聋哑人的妻子,和他一起经营理发店,并生下了两个可爱的孩子。
陈勇从不自怨自艾,也从不将自己囿于一方天地。2019年,他通过自身的努力积累资金,在璧山城区又成功开设了分店,自此,夫妻二人各自撑起了一家理发店。渐渐地,在嗡嗡作响的剪刀声中,大家对他的理发技术、品质德行都交口称赞,店里有了不少回头客,他也渐渐带起了学徒,传授自己的理发技巧。这些学徒通过学习和实践,不仅掌握了扎实的技艺,还相继开设了自己的美发店。
理发之余,陈勇还积极参与残疾人事务,热心帮助街坊四邻。“他通过自学掌握了修理电器和电瓶车的技能,我们有任何维修需求时,他都会主动伸出援手。”邻居们夸赞说,在维修过程中,陈勇不仅不收取人工费用,还自掏腰包购置零件进行更换。
凭借其热情爽朗的性格特点,陈勇在生活中广泛结交朋友。许多残疾人士不惜从其他区县长途跋涉赶来璧山找他理发,甚至有矛盾双方在他的理发店经他调解后握手言欢。这个小小的理发店,仿佛已成为一个充满和谐与友爱的特殊场所,见证着陈勇的善良与热心所带来的美好改变。
“我能走到今天绝不是仅靠自己,如果没有当初让我上车的好心司机,我就不能到重庆精进技艺,如果没有当初肯定我的店长,我也没有信心开创自己的事业。”陈勇表示,未来将持续精进美发技艺,为每一位顾客打造更美的发型,从而赋予大家更多的自信,共同创造美好的明天。(记者 朱大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