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72591353288089600
璧山网
主办:中共重庆市璧山区委 重庆市璧山区人民政府 运营维护:重庆市璧山区融媒体中心 ::
回到顶部
位置: >> 璧山网 >> 综合 >> 新闻详情
【理响重庆】六旬老汉筑梦新时代产业工匠
来源: 重庆市璧山区融媒体中心 编辑: 张曦 2025-05-15 15:03:01

大家好!我是福禄镇“福翁评谈”百姓茶馆的宣讲队队员胡梦莹。“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产业化,盘活农村资产,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使更多农村居民勤劳致富。”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乡村振兴的道路。在璧山区福禄镇红山村,有这样一位怀揣着乡村振兴梦想的“新农人”,他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在这片土地上书写着别样的华章,他就是蔡金东。

 一、初到红山,面临质疑

当“退休即退出社会”成为群体边缘化标签时,蔡金东以行动重塑了老龄群体再创新业的可能性。2014年,蔡金东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意外的决定,他放弃了城市中的高管高薪和安逸的退休生活,毅然决然地回到家乡红山村,把银行卡里的积蓄换成500亩荒山,准备自主创业,发展柑橘种植产业。

“曾经教书育人、当官经商,怎么突然当起了农民?”“都这把年纪了,折腾个啥呀?”面对村民的纷纷议论和质疑,蔡金东没有丝毫退缩。他给出了三个坚定的理由:“我是红山人,村里土地荒着,我看着心疼。”“乡村振兴不能只靠年轻人,老党员更要带个头。”“农业现代化是趋势,我要把土地变成‘金饭碗’。”

但现实总是不尽如人意。创业初期,蔡金东就遇到了重重困难。他发现,虽然自己有着丰富的理论知识,但实际操作起来,却远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种植技术不过关,柑橘的产量和品质都难以保证;资金紧张,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村民的支持度不高,参与积极性低。望着那大片的荒山和寥寥无几的柑橘树苗,蔡金东的心中充满了焦虑和迷茫,他开始怀疑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

 二、努力学习,积极转型

面对困难,蔡金东没有轻言放弃。他深知,要想在农业领域有所作为,必须要有扎实的知识和技术储备。于是,他订阅了大量农业科技期刊,参加各类培训课程,还邀请专家莅临指导。那段时间,他每天起早贪黑,不是在果园里忙碌,就是在学习研究技术资料。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蔡金东的种植技术有了显著提高。他将所学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村民。在他的悉心指导下,村里的柑橘产量和品质都有了大幅提升,还成功创建高新技术企业1家,所种植的柑橘类水果获 “重庆名牌农产品” 认证。

然而,新的问题又接踵而至。由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村里的柑橘销售成了大难题。眼看着村民们辛苦种植的柑橘堆积如山,卖不出好价钱,蔡金东心急如焚。他开始思考如何拓宽销售渠道,让红山村的柑橘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三、规划蓝图,走向富裕

随着产业的不断发展,蔡金东开始思考如何进一步带动村民走向共同富裕。他制定了一个详细的“乡村振兴路线图”。从建成标准化柑橘基地,带动30户村民入股分红,到开发 “柑橘+旅游”模式,建起果园民宿、研学基地,再到打造“田园综合体”,集生产、观光、科普于一体。

2017年初,蔡金东敏锐地察觉到互联网的巨大潜力,决定自费搭建电商平台,在淘宝、拼多多等平台开设网店。但电商运营并非易事,从产品拍摄、文案撰写到店铺运营,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专业知识和大量精力。

为了尽快掌握电商技能,蔡金东在网上查找各种学习资料,还报名参加了电商培训课程。经过几个月的艰苦努力,他的电商平台终于上线了。然而,起初的销售情况并不理想,店铺的知名度和销量都很低。

蔡金东没有气馁,他开始尝试新的营销方式——直播带货。起初,由于缺乏直播经验,他在镜头前显得有些拘谨,直播效果不尽如人意。但他没有放弃,不断总结经验,年近六旬的他开始琢磨网络流行梗、学习表情包,形成代际间的数字反哺,活力满满的蔡大哥在直播间当上了助农销售主播。

慢慢地,蔡金东的直播风格逐渐成熟,他用自己的真诚和热情打动了越来越多的网友。网友们被他的故事和坚持所感染,纷纷下单购买红山村的柑橘。这样一来,村里的柑橘得以通过网络销往全国各地,村民的户均增长4.5万元/年。

“以前种地看天吃饭,现在靠蔡大哥,种柑橘、搞旅游、学电商,日子越过越红火!”村民张世伟谈到。璧山区“十佳脱贫致富光荣户”邱淑泉每每提到蔡大哥便竖起大拇指夸赞不已:“他来村里创业发展给予我们内心极大的鼓舞,他种的有机柑橘,比以前的红橘甜十倍!跟着蔡大哥发展产业我们都轻松实现脱贫致富。”

 四、文化振兴,传承精神

产业发展起来后,蔡金东并未止步于此。他深知,乡村振兴不仅是产业的振兴,更需要文化的振兴。他说:“产业是乡村的物质基础,文化则是乡村的灵魂。只有两者相辅相成,乡村才能真正实现全面振兴。”

于是,蔡金东提出建设柑橘文化陈列馆,把柑橘的起源与传播、品系与品种、历史文化等众多故事集中展示。他希望通过展馆,让更多人了解柑橘之乡的本土文化。此外,他聚焦打造中小学生校外实践基地,还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农场,给孩子们提供一个学习农业知识、亲近大自然的平台。

蔡金东从“城市精英”到“新农人”,从“单打独斗”到“共同富裕”,再到“文化传承”,一路走来,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实现了人生的华丽转身。“我是红山人,我愿意为这片土地奉献自己的一切。” 这是蔡金东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也是他用行动诠释的承诺。

【点评】蔡金东聚焦发展特色产业带动产业振兴,再用产业振兴托起文化振兴,让乡村成为“记得住乡愁、留得住乡情”的精神家园,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的深刻洞察。“爱折腾”的蔡金东不仅让乡村振兴的果实惠及每一个群体,还让红山村实现了物质丰裕与精神富足的同频共振,更让银发族撕掉群体标签,重新化身新时代的“产业工匠”,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生动样本。同时,蔡金东构建产业与文化双轮驱动的成功实践,也超越了“就产业论产业”的局限,“文化赋能产业、产业反哺文化”的动态循环为破解乡村空心化、文化断层等难题提供了解题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