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1793824521224192
璧山网
主办:中共重庆市璧山区委 重庆市璧山区人民政府 运营维护:重庆市璧山区融媒体中心 ::
回到顶部
位置: >> 璧山网 >> 综合 >> 新闻详情
【七嘴八舌】法不向不法让步:打破未成年霸凌的“年龄保护伞”
来源: 重庆市璧山区融媒体中心 编辑: 曾令君 2025-07-07 14:50:58

  校园角落里,霸凌者以暴力欺凌同学为乐,受害者忍气吞声担心报复,旁观者攥紧拳头却不敢上前…… 一些未成年人凭借所谓的“年龄优势”肆意妄为,而另一些孩子则在霸凌的阴影中备受折磨。新修订的《治安管理处罚法》打破了未成年人违法“不执行行政拘留”的惯例——对结伙斗殴、随意殴打他人、追逐拦截他人的未成年人,依法可采取行政拘留措施。这一修订传递出清晰信号:法律对不法行为的约束与惩戒,不因年龄而缺位。

  校园霸凌屡禁不止,根源复杂,而受害者与旁观者陷入“行动困局”是重要因素。许多受害者因惧怕施暴者及其“年龄保护伞”下的低成本违法而选择默默忍受;旁观者因担心介入可能引火烧身、缺乏法律保障而不敢伸出援手。这些困局背后,既有对违法后果预期的偏差,也有对现实风险的客观顾虑。新法直击这一核心矛盾,通过明确规定对严重霸凌行为可予行政拘留,显著提高施暴者的违法成本,形成有力震慑;同时,细化鼓励和保护救助行为的法律条款,为旁观者依法介入“撑腰”,有效降低“帮忙”可能面临的责任风险。法律的修订,正是用法治逻辑告诉孩子:对霸凌行为的依法追究有法可依,对受害者的合法救助有律可循。

  世不患无法,而患无必行之法。新法力量的彰显,关键在于落地实施。教育部门、公安机关、学校等多方必须形成合力。教育部门要通过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学生解读“什么是霸凌”“新法对霸凌行为的惩处规定”“救助行为如何受法律保护”,消除“年龄小即免责”的错误认知;公安机关在处理霸凌案件时,需严格依法办事,摒弃“和稀泥”思维,对查证属实的霸凌行为依法予以惩处,特别是用好行政拘留措施,对依法实施的救助行为明确给予保护,让“法不向不法让步”成为现实准则;学校则要建立与法律紧密衔接的霸凌预防、发现与处置流程,坚决避免将本应依法处理的严重霸凌事件简单“内部消化”,确保师生了解并能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合法权益。

  法者,天下之程式也。新法修订最珍贵的价值,在于它力图斩断“霸凌成本低”的恶性循环,融解“敢怒不敢言、敢怒不敢助”的冷漠坚冰。当法律清晰地昭示:年龄不再是违法的挡箭牌,对霸凌行为的依法追究和对救助行为的法律保护都已就位。让“法不向不法让步”的信念植根于校园治理的每一个环节,让每个孩子都深刻理解:面对霸凌,依法寻求保护和帮助绝非孤军奋战——这,才是构建校园安全最坚实的法治底色。

  (熊浩 代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