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6789640830070784
璧山网
主办:中共重庆市璧山区委 重庆市璧山区人民政府 运营维护:重庆市璧山区融媒体中心 ::
回到顶部
位置: >> 璧山网 >> 综合 >> 新闻详情
一把改革金钥匙 解锁山林绿富美 ——璧山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亮点扫描
来源: 重庆市璧山区融媒体中心 编辑: 曾令君 2025-07-21 09:39:10
(专版)绿了山 活了林 富了民  ——青-FZ0039419209

缙云山脉延绵不绝

  山巅之上,旅居康养基地云绕林海,吸纳都市疲惫;山腰之中,生态服务与资源加工紧密配套,延伸产业链条;山脚之下,现代生命科技企业破土拔节,注入创新基因……缙云山脉的立体层叠间,一幅用改革智慧与数字笔墨共绘的都市林业全景图正蓬勃舒展!

  璧山区,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重要节点城市,是重庆中心城区向西的“桥头堡”,承担着全市建设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先行区综合改革任务。

  近年来,我区率先在青杠街道探索试点,通过做实“三权分置”、推动“三大机制”、抓实“三方联动”、盘活“三大资源”,积极探索林业生态价值实现路径,使森林生态质量持续提高、林区发展条件持续改善、集体经济组织和林农收入持续增加、林农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

  确权赋能 林地有了“身份证”

  “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做好林权登记,对明晰林业产权、保障林权流转、支撑林权融资、保障林农权益具有重要作用,是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

  2024年7月,青杠街道塘坊社区、石河社区、清明社区等地的24个集体林地获得了林权证。在这张证上,林地权属、类型、用途等信息一应俱全,其中的林地地图中清晰标注了林地范围、界址和归属,林地有了“身份证”,无疑给2669名林农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以前林地边界不清,流转起来麻烦得很,现在有了这本证,心里踏实多了!”塘坊社区党总支书记张进均说道。

  这张盖着鲜红印章的证件背后,是青杠街道面对的历史困局:1.85万亩林地中,存在地类重叠、界址不清365宗,重叠面积301.92亩,林农守着“绿色银行”却找不到钥匙。

  为破解林地权属模糊这一改革“拦路虎”,青杠街道创新实施“五步走”工作法,通过内业底图制作、外业调查纠偏、内业数据落图、村民图上签字、内业数据矢量化等步骤,精准绘制出 9524.27 亩集体林地矢量图,为每一块林地标注边界、面积和性质。针对地类重叠问题,当地叠加耕地矢量图,运用“青杠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都市林业”综合场景系统自动识别预警重叠区域,联动多部门现场确认,目前已完成 80% 重叠处确认工作。

  不仅如此,当地推行集体经济组织统一流转、统一对接、统一分配“三统一”经营权流转模式,为林地经营权流转5年以上的受让方办理林地经营权证。

  同时,该街道创新收益分配模式,坚持“分股不分山、分利不分林”收益分配原则,以人为基数、户为单位,对收益份额结构实行静态管理,村民会议决定收益分配方案,实现收益权分配落地落实。

  “三权分置”机制的落地,让集体林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各归其位,既保障了林农的合法权益,又为林地规模化经营打开了通道。

(专版)绿了山 活了林 富了民  ——青-FZ0039419213

南方地区种苗示范基地建设完成

  企业落地 山林长出“聚宝盆”

  7月15日,走进青杠街道塘坊社区17组林地,一排排原生态的鹿舍房依山而建,一头头精壮灵巧的梅花鹿围栏相聚,时而依偎休憩、时而追逐撒欢;附近林下,由鹿群粪便反哺的淫羊藿、姜黄等中药材郁郁葱葱,构成了一幅独特的林业经济新图景。

  “目前一期养殖区有200余头梅花鹿,种植200余亩中药材,通过种养循环的方式,实现生态与经济效益双赢,预计年产值200余万元。”重庆市璧山区云坊谷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曹怀川介绍,下一步,还将依托地理、生态等资源优势,打造集林业种植、林下作物加工、林下主题体验为一体的“农文旅康”融合发展样板区。

  而另一边,新建成的南方地区种苗示范基地也正焕发出蓬勃生机。一万多平方米的智能育苗温室可实现对温湿度、二氧化碳浓度、氧气浓度等情况的智能监控,并根据数据自动采取相应措施,达到育苗培育的最佳条件,降香黄檀、红豆树、金毛狗蕨、桫椤等不少珍稀植物将在此“出生”。

  当地以实现传统中医、现代医药、森林生态“三位一体”融合利用作为工作目标,以用地区域林地、耕地、建设用地“三地联动”整体打造为主要模式,以国有企业、民营企业、集体经济组织“三方协同”流转经营为核心载体,以数字赋能、金融支持、共富机制优化“三措并举”推动改革为具体抓手,不断拓宽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路径,打造都市森林康养目的地。

  “我们建设打造了‘都市林业’综合运用场景系统,运用‘V模型’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这项核心业务拆解为林地确权、林产振兴、林农增收、林业保护4个一级业务,梳理出确权登记、林区基础设施建设、林业产业服务、森林防火等11个二级业务,涉及地籍调查、编制产业专项规划、林地流转等61个业务事项。”青杠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张光德介绍,通过人工智能、AI等前沿技术的综合运用,实现了林权数据全量归集,提升了部门监管服务效率,方便了经营主体办理林权事项。

  不仅如此,为让招商引资更加精准、便利,青杠街道安排专业人员对林区土壤墒情、pH值及氮磷钾含量等关键指标进行全面检测,将检测结果录入系统,进而形成“产业规划布局一张图”,地块面积、土壤属性及推荐种植类型一目了然。如今,在青杠示范片区落地的经营主体已有十余家,集体林地流转率达90.8%。

  企业落地后,当地将土地确权数据整合上传至系统,林农和林企可通过“渝快办”移动端发布贷款需求,金融机构通过“渝快办”移动端审核与对接,有效打通绿色金融通道,成功撬动金融资金6500余万元投入林区发展。

(专版)绿了山 活了林 富了民  ——青-FZ0039419211

工作人员通过“都市林业”综合运用场景系统查看林区情况

  跨界联防 织牢生态“防护网”

  “龙井湾堰塘附近林木出现病虫害,急需防治!”近日,巡林员的一则消息打破了林地的平静。这一区域紧邻江津区双福街道林区边界,病虫害的传播风险如同悬在两地森林生态系统上空的 “达摩克利斯之剑”。

  面对跨区域生态安全挑战,青杠街道迅速通过基层智治平台下达跨区工作任务,开展病虫害联合整治行动。不到两个小时,双方专业人员便抵达现场,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存在疫木的角落,共清理疫木22株,喷施药剂覆盖320亩,成功遏制了疫病扩散势头。

  而如此快速的原因,正得益于青杠街道与相邻的来凤街道,重庆高新区金凤镇、走马镇,江津区双福街道建立的“三区五地”联防联控机制,在病虫害防治、森林防火、成渝古驿道保护等方面协同发力,共同守护这一片缙云山脉。

  “为构建长效防护体系,我们对整个区域统一布局,优化交界处防火检查站,链接‘进入林区人数’‘巡林次数’等数据生成热力图,科学调度配备巡查力量,及时排除森林火灾隐患。”青杠街道林业负责人罗东波介绍,该街道还共享了巡林员、水源地、应急物资等资源,建立应急处置预案,一旦发生火情,五地联勤联动,实现快速高效处置。

  “以前交界地带管起来很麻烦,现在信息通了、力量合了,管护效率提高太多了!”在刚刚完成的联合巡林中,青杠街道巡林员熊波与双福街道的同事共同在交界处打卡,他们的巡林轨迹通过平台实时同步,形成了一张覆盖近30平方公里的动态防护网。

  除此之外,青杠街道不断夯实林业发展基础,完成了生物防火阻隔带 26 公里、防火道路 34 公里,新建森林防火瞭望台 3 个,修复“成渝第一关”清明老关口古驿道2公里,整治山坪塘3口,极大提升了林区的生态环境。

  从病虫害的联合阻击到森林防火的协同防控,从 26 公里生物防火阻隔带的蜿蜒延伸到 34 公里防火道路的贯通联网……这片因权属明晰而焕发生机的山林,正在跨区域协作中构建起更加坚实的生态屏障。

(专版)绿了山 活了林 富了民  ——青-FZ0039419215

游客与梅花鹿互动

  多元增收 林农共享“改革甜”

  7月16日,在青杠街道清明社区云溪谷民宿山庄,记者看到了正忙着招待游客的周盛琴。她穿梭于庭院里,将刚泡好的大麦茶端给客人,阳光透过窗外斑驳的树影洒在她脸上,笑容格外灿烂。

  “这几天客人特别多,周末的房间早就订满了。”周盛琴送走一拨客人后,和记者聊了起来。

  随着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推进,来山上游玩的人也越来越多。周盛琴敏锐地嗅到了商机,她不仅将自家闲置的房屋改造成民宿,还搞起了餐饮,旺季日均客流量200余人,月收入高达20余万元。

  周盛琴生意红火的同时,也带动不少村民土特产的销售。“最近梨子、李子成熟,好多客人临走时都要带些回去,村民们的果子根本不愁卖。”周盛琴笑着说。

  周盛琴的增收路,是青杠街道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生动写照。在改革推进过程中,像她这样的村民正通过 “增值收益”“流转租金分成”“林木采伐收益”“集体经营分红”“企业用工劳务” 等收入来源,实现 “家门口” 多元增收。

  塘坊社区的张继前,将自家34亩林地流转后,不仅每年能拿到稳定的分红,还被聘为林地管理员,每月有1500元的工资。“以前守着几亩林地,辛辛苦苦一年也剩不下多少钱。现在在家门口打工,还能参与集体经营分红,去年光分红就拿了1700元,日子过得踏实又红火。”张继前算起收入账,脸上乐开了花。

  青杠街道通过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已让越来越多的老百姓尝到了甜头。国有企业重庆林投公司、国隆集团等林业经营主体携资参与青杠示范片区建设,流转收储集体林地近万亩,合作经营国有林地680余亩,当地林农每年可增加收入约50万元;民营企业重庆缙云台公司流转集体林地租金,为当地林农直接创收93万余元;加上后期采伐林木分红、劳务用工、集体经营分红、闲置资产盘活等,示范片区群众来自林业的收益不断增长,林农后续总收益预计将超过3千万元。

  从缙云山脉的葱郁林海到山间民宿的袅袅炊烟,从智能育苗温室的科技光芒到林农手中沉甸甸的收益账本……这场始于青杠的改革实践,不仅是璧山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生动注脚,更将成为重庆探索林业生态价值实现路径的标杆样本。(记者 尹秀秀